海上求生最初遇到的困難
- 淹溺
- 落入水中,如果不會游泳而又沒穿救生衣或攜帶任何救生浮具,在水中就無法保持漂浮。如果不能及時獲救,很快就會發生溺死的危險。
- 浸泡和暴露
- 身體浸泡在水中,散熱較在陸地上要快得多。這樣,人體不能保持正常體溫,很容易造成體熱消耗過大。如果當時氣候寒冷水溫低,人體浸泡在水中的危險就更大,很快就會處於低溫昏迷直至死亡。如果人體暴露在酷熱陽光下,就容易發生曬傷、衰竭、中署等。
- 乾渴
- 在海洋上乾渴是威脅遇險者一大危險,死亡率隨淡水供應減少而增多。據統計,當每天有240毫升淡水時死亡率為10%,每天只有120毫升淡水時死亡率增至90%。對於求生者來說,淡水比食物更重要。
- 暈浪
- 求生者即使有幸爬上救生設備,如救生艇、救生筏、救生浮具等,因暈船會引起過度嘔吐,使身體大量失水,出現頭暈、虛弱。
- 危險動物
- 有害海洋動物侵襲對海上遇險者也是一個威脅,其中尤以鯊魚為甚。儘管海上遇險時鯊魚襲擊的機會並不多,但它直接影響求生者的士氣。
- 救援困難
- 海上自救比其它地方艱難得多。海洋是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區域,氣候變化無常。快速行進的搜索飛機要發現一隻救生筏或小船是很難的,要發現遇險者更難。再者,大海狂暴無比,搜索飛機即使發現遇險者,也無法降落。
海上求生的要素
- 救生設備
- 海 上求生者如果沒有救生設備,那麼在茫茫大海中得救生還的希望顯然十分微弱。據統計,約有 80%的船隻在失事後15分鐘內沉沒,沉沒前大約只有1/3的救生設備能夠及時放下水,因而使許多人淹溺死亡,而爬上救生設備的人則有94%獲救。由此可 見,一旦爬上救生設備,生存機會就會大大增加。
- 自救知識
- 掌握一些自救的知識對於海上遇險者是很重要的。這些知識包括有關救生設備的使用方法及基本要求、緊急情況應採取的措施、報告失事地點及棄船後的行動、呼救方法及信號的傳送等。
- 維生飲食
- 對於求生者來說,淡水比食物更為重要。人體內儲存有營養,只要每天給以適當的淡水仍能維持生命達較長一段時間。但如果沒有淡水,則很難長時間維持。
- 如果在海上漂流時間較長,食物不足時可捕捉魚、鳥和採集海藻補充。但若無充足淡水供應,應避免食用這些東西,否則將會消耗體內的大量水分。
- 求生意志
- 海上遇險的人過早死亡的原因並非是饑餓和乾渴,主要是恐懼引起的。因而,海上求生者生存下來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必須具有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生存 下去的堅定信念。因此,首先要克服絕望和恐懼心理,其次能經受饑餓、寒冷、乾渴、暈浪的考驗。海上遇險時,如果自己臨危不懼,忙而不亂,事先又有充分的准 備,那麼可增加獲救的希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