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無花果(Ficus carica L.)

為桑科(Moraceae)無花果屬(Ficus)植物
  • 隱頭花序(hypanthodium)是本屬植物最重要的特徵,因小花著生於一個膨大中空的花托內,稱之為隱頭果(syconium),是本屬在桑科中與其他屬最大的差別。
  • 無花果屬亞熱帶落葉小喬木,原產於阿拉伯、小亞細亞及地中海沿岸等地,栽培歷史已超過5千多年,因外觀見果不見花而得名,又有映日果、優曇、阿駔、底珍樹、蜜果等名。
  • 無花果雖早在19世紀末即已引進台灣地區種植,但現今經濟栽培的面積不大,多數為零星或趣味栽培。
  • 無花果果實可供鮮食,可製成乾果或果醬。本草綱目記載其乾果可入藥,具有補氣血、健脾潤腸、袪風濕等功效。無花果鮮果營養豐富,含有較高的果糖、果酸、蛋白質、維生素等成分,鑑於國內無花果專業栽培有日趨增多的現象,且對其生長習性與栽培技術研究甚少,因此本文謹就國內外一些文獻整理,以供業者栽培生產時參考。
生長習性
  • 無花果花芽分化所需的低溫需求並不嚴苛,在台灣隨著技條生長一年四季皆可開花。枝條肉質而扭曲,易下垂與腐敗。在適宜氣候下,任其自由生長,高度可達8~12公尺,樹冠直徑可達10公尺左右,樹齡可長達40~70年。
  • 無花果的葉及枝條有細毛密布,葉長約10~20公分,呈心臟形,三裂或五裂,具3~5主脈,葉柄細長,表面粗糙。無花果之花序屬於隱頭花序,依品種特性可分四大類,即卡普利系(the Capri fig)、斯密爾那系(the Smyrna fig)、山貝卓系(the San Pedro fig)與普通系(the common fig)。
  • 其中以普通系為全雌花不用授粉較適合台灣種植,其它三大類結果必須依靠無花果蜂(Blastophaga psenes)授粉(無花果與此蜂形成共生)。果實由總花托和其他花器膨大而成,呈倒卵形至梨形,成熟時呈暗紫色,由頂端開裂,果肉質柔軟味甜,略帶微酸。無花果的果實著生新梢的葉腋,即在枝梢抽出第4節的腋芽起即可連續結果,故隨著枝條成長而連續結果。
  • 但台灣冬季(12~2月)氣溫低時(尤其是寒流來臨時),新生小花易因低溫影響而發育不良,在果實發育的12~18周後,故於4月下旬至6月是無花果產量最少的時期。主要盛產期為冬季至春季,品質亦以此時最佳。
栽培管理
  1. 環境需求與栽培模式
    • 無花果喜溫暖、乾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以台灣中南部較適合栽培。雖屬落葉性果樹,性喜強光,適於露天下種植,但在日照強盛時需防日燒。因果實除了果蠅等多種蟲害外,露天栽培成熟果更易受鳥害,是栽培上必須考慮的因素。
    • 因此網室等設施栽培是一良好選擇。為了提高收益並附合設施內空間的利用,在網室可採用密植、樹籬整枝法的方式,以增加產量。
  2. 繁殖
    • 以扦插法繁殖為主,壓條、嫁接繁殖較少採用。
    • 扦插時期以2月最適宜。插穗選擇以兩年生成熟枝條(枝條顏色由綠變褐時)最佳,切成15~18公分長,然後斜插於砂質土中,地上部應露出2~3個芽。
  3. 整地與定植
    • 無花果根系纖細而深入土層中,因此田區應深耕並加入多量有機質,並作畦以利排水,畦寬依操作模式而定。
    • 若是以樹籬型整枝則畦寬為3~4公尺,株距1.5~2公尺。若為自然開心型整枝形則畦寬為5~6公尺,株距為4~5公尺。
  4. 修剪
    • 種植至樹勢養成一般需約2~3年,即無花果在2~3年後可進入量產期。就無花果整枝修剪即著重在這段時期樹勢的養成,最常用的樹形為自然開心型。當苗木栽植後,離基部1公尺處修剪。當萌發新芽後,選擇數個強健的枝梢,作為主枝,使其向周圍平等展開,萌發後各主枝的生長須力求其生長強健,其附近所萌發的新梢如果過多或過強,易妨礙主枝之生長,應及早除去。
    • 台灣目前簡易網室栽培,為了增加設施的利用率,以減少設施成本,可採用樹籬型整枝法,在苗木栽植後,離基部60~100公分處修剪,當萌發新芽後,選擇多個強健的枝梢,利用樹籬棚架約向60度角向上平面誘引結果枝而成。此外在樹形整枝時,若有自根基或其它主枝部分所著生之徒長枝,須及早剪除,以免擾亂樹型。
    • 當樹勢養成、開始結果後,即不再修剪,若經修剪則會影響結果。另外結果枝必須誘引或支撐。當結果枝生長過高或枝條衰弱時,再由枝條近基部剪除,選取1~2個強健新梢取代,此更新修剪最好在春季(約在3~4月)時進行。
  5. 灌溉
    • 無花果原生於乾燥氣候,其需水量卻需相當多,尤其是種植之初需充分灌水,以保持土壤濕潤。即使成株後,亦需每1~2週灌水一次。
    • 一般水分不足時,下位葉最為敏感,會逐漸黃化而落葉,持續性的乾旱則造成不結果。
  6. 肥培管理
    • 無花果生長勢甚強,生育期間需肥甚多。基肥有機質每分地約在1,000~2,000公斤。
    • 在定植之後,每年追肥氮肥(N)、磷矸(P2O5)、鉀肥(K2O)建議施用量分別為每分地1.5、1、1公斤左右。在第3年進入穩產期,每年追肥氮肥(N)、磷矸(P2O5)、鉀肥(K2O)建議施用量分別為每分地15、15、15公斤,切莫多施氮肥,否則枝葉生長過旺,而影響結果。
    • 目前果農氮肥之施用量偏高,建議每株每年所施用的氮肥量約250~450公克。
  7. 病蟲害
    • 無花果主要的蟲害有果實蠅、粉蝨、蚜蟲、介殼蟲、赤葉螨、線蟲等,病害有疫病、炭疽病、病毒病等。設園之初,應考慮附近是否有柑桔樹,因柑桔多數病蟲害是與無花果共同傳染的。
    • 整地種植之時應進行田間消毒。種植之後更應注意落葉落果的清除等田間衛生工作。當發生病蟲害時,疑似病毒病的植株應予以拔除並銷毀。
    • 其它台灣常見的病蟲害,請依植物保護手冊防治方法實施,因無花果可全年採收的,所以必須特別注意藥劑的安全使用期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