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6日 星期四

布袋簡介與水路觀光路線

布袋歷史
  • 布袋古名「布袋嘴」,昔日嘉南沿海的多河口形成沙洲上而再而形成潟湖內海,而布袋位於潟湖北側狀似布袋嘴而得名。
  • 布袋最早是由平埔族之西拉雅族與洪雅族所佔據,但因日本人與漢人侵擾而移居內陸。布袋其實是漢人最早來台登陸的地方,北港媽祖廟前的顏思齊登陸紀念碑記載登陸1624年,應只是大規模移民之處。荷蘭古地圖很清楚地將Poonkan(笨港)及Wanckan(魍港)分別標示,因此笨港不是魍港,魍港已被確認是嘉義縣布袋鎮南側的好美里。
  • 好美里有一清風闕砲台,即為鄭芝龍與荷蘭人所建設,可惜大都淹沒於該地公墓間。荷蘭人佔據澎湖於1604年大員被明朝將領沈有容諭令退出,經海商李旦協調荷蘭人即轉進到台南大員(安平)登陸。而顏思齊與鄭芝龍即是李旦的部下,李旦死於1625年,之後由鄭承接其勢力。
  • 敘述台灣最早的遊記《東番記》即是由明朝將領沈有容於1602年清剿台南倭寇時邀請好友陳第訪台後1603年寫成,文首提到十個台灣地名即以魍港為首,再來才是大員(安平)、加老灣(鹿耳門)等。可知布袋好美里在漢人開發史有極重要的地位,只是後人多忽略。而1604年沈有容趕走佔據澎湖的荷蘭人,留有目前在澎湖天后宮中之「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馬郎碑」,之後荷蘭人去大員也就是現在的台南安平。
  • 布袋現有兩處古蹟古物
    1. 布袋好美里公墓中隱約可見鄭芝龍首建而荷蘭續建的清風闕砲台舊址
    2. 好美里太聖宮有教育部於民國83年委託成大歷史系石萬壽教授鑑定為明末媽祖神像,為全台最古早之媽祖神像。又稱為衙門媽,因曾大水而被移入荷蘭人砲台(稱之衙門)之中。其底部被挖,因據稱有求藥者擲筊後允許挖木削來泡中藥治病。
  • 清朝道光年間1823在布袋北側設立洲南鹽場。目前已開放參觀體驗。
  • 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失利割讓台灣,日軍於1895年5月登陸基隆鹽寮,但遭遇強力阻抗於10月再從布袋與枋寮登陸。布袋部分有劉永福率黑旗軍抵抗但失利,台南佳里之蕭壟社西拉雅族因抵抗而遭滅村。布袋之登陸地點在布新橋旁立有「貞愛親王御上陸紀念之碑」。
  • 又因與廈門距離最近,航線便捷,故光復初期在1945到1949年兩岸通商使布袋極為熱鬧而有小上海之稱。當時有十三間酒家、戲院七家、旅館十二家。國民政府撤退台灣後兩岸失聯,布袋即沒落。近三十年因開通布袋澎湖交通船與開辦漁市餐廳而開始漸有起色。
布袋觀光路線

布袋遊覽可分為四「單車步道」路線
  1. 舊庄鹽場單車步道
    • 布新橋過橋左方三百公尺的巷弄間有一「貞愛親王御上陸紀念之碑」,是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失利割讓台灣,日軍於1895年5月登陸基隆鹽寮,但遭遇強力阻抗於10月再從布袋與枋寮登陸。可知道此地原為海邊,於七O年代填土造陸後才變為環港航道邊緣。
    • 後面有布袋嘉應廟,此地是供奉原廈門泉州之九龍三公,是相傳是南宋末期魏天忠假扮皇帝被元兵處死,死後被奉為護帝忠臣之神明。
    • 之後在布袋郵局斜對面有一棟綠色兩層建物,在日據時期是漁業會社。再從金龍漁具行左側小巷進入則是布袋早期的閩南式建築。巷道間有診所,有餐廳,有廣場,也有摸乳巷,可以看出此地曾經風光一時。
  2. 環港單車步道
    • 過布新橋往右走到路底就是布袋遊艇港,可從提案看到大海,也可經遊艇港到旁邊的小確幸沙灘,這裡是布袋晨泳會的游泳場地,也可在此體驗划獨木舟的樂趣。向前可到布袋商港內,可看到往澎湖的渡輪與貨輪,傍晚時更可看到漂亮的夕陽。也可回到橋邊吃吃布袋新鮮的海產料理,不要忘記到布袋要吃吃本地的蚵仔與魚湯。
  3. 夕陽堤頂單車步道
    • 從第三漁港入口右側之堤頂,一直連貫三公里到白水湖,都是可以看海觀夕陽的好地方,到白水湖可回味知名小說作家蕭麗紅的「白水湖春夢」場景。
  4. 好美里媽祖與3D彩繪單車步道
    • 好美里經確認為台灣島內最早的漢人登陸地,里內的太聖宮有島內經學者考證最古老的明代媽祖神像。而海魚3D彩繪是當地秦里長與鄭處長倡導由3D畫家曾進成畫成,平日與假日都有遠地遊客來欣賞與拍照,甚至造成交通阻塞而需交通管制,使小漁村因創意而有大熱潮。目前規劃中的布袋港航行到好美里之觀光船筏與獨木舟,期待未來能紓解交通也能讓遊客能體驗到水上運動與本地的養蚵生態。
水上活動
  1. 好美里南向航道
    • 觀光船筏從布袋魚市後方搭船,約三十分鐘即可抵達好美里內港。而獨木舟也可由此地下船,約四十分鐘可抵好美里。到達內港可以步行三十分鐘或騎單車十分鐘穿過夢幻木麻黃步道抵達太聖宮與3D彩繪村落。
  2. 壽島北向航道
    • 觀光船筏從布袋遊艇港出發航向壽島只需十五分鐘,而獨木舟則從小確幸沙灘划二十分鐘即可抵達,到達壽島即可享受長達六公里的墾丁級沙灘,此地為日據時期的海水浴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