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只從商品本身出發,請仔細思考消費情境
- 以星巴克(Starbucks)為例,不只是重視咖啡的品質,而是整個環境氣氛。
- 創始人創造出「第三空間(the third space)」,正是因為透過觀察來瞭解歐洲人在享用咖啡時是站、是坐、閱讀報紙、獨自一人或與他人共享的各種消費情境,最後才發展出介於工作與家的第三空間,讓人可以享受咖啡與音樂。
- 請思考如何做整合行銷
- 不要單單只做廣告、網站、包裝等,而是整合所有的傳播資源,一致地行銷商品。
- 「整合行銷傳播」並非是為了節省成本,而是思考與顧客相關的每一個要素。
- 找出究竟什麼樣的經驗感受才是顧客最需要的,別再只從產品開始思考了,請從顧客開始
- 飯店為
- 多數的亞洲飯店總相信顧客想要的經驗會是友善的、安詳的,但或許許多顧客並不這麼認為,或許顧客沒有時間去享受這些,或許顧客只需要有效率的服務。
- 行動電話
- 為什麼想要有手機?
- 顧客的需求與原因就很多樣,有些消費者要的是高科技模樣的手機,好讓自己看起來很專業的樣子;有的則是喜歡趣味手機,因為帶著這樣的手機是一種流行。
- 請思考顧客真正想體驗的經驗是不同的,再規劃行銷策略、甚至作為商品開發的研究資料。
伯德.史密特(Bernd Schmitt)10種創造並管理體驗品牌的原則
- 體驗不是就這麼自然而然地發生,得要有計劃。在整個體驗的過程中,要有創意、有挑逗意味地震撼一切事物才行。
- 先從顧客的經驗感受出發。再思考產品的功能特性與利益。
- 請沈迷在經驗的點點滴滴裡。別失去敏銳、全身、全心全意、令人狂喜歡騰的經驗感受。
- 找出你品牌裡的「鴨子」。只要小小的要素,就能引發、創造、並且形成你的品牌體驗。
- 請想著消費時的情境,而非思考商品。例如是「旅遊」而非「交通運輸」、「休閒食物」並非「熱狗」。請跟著社會文化走。
- 為整體的經驗努力吧!讓感覺直通人心,挑戰智力。這些經驗都與生活型態有關。
- 用「體驗座標(Experiential Grid)」來追蹤經驗所帶來的衝擊,並且建立檔案。將各式各樣不同的經驗,與不同的支援型態如廣告、包裝、網站等交叉建檔。
- 有效地運用研究方法。有些可以用量化分析,如問卷調查,有些則可採用質化研究,如觀察消費者一天的生活;有些適合用口語方法,如焦點團體,而有些則強調視覺,如數位攝影;有的得要設定實驗室般的情境,有的則是直接在酒吧或咖啡廳裡。多元嘗試並且創造各種不同的研究方法,但同時也要注意信度與效度問題。
- 思考經驗如何改變。
- 在品牌與公司裡增加些精力與「動力(Dionysianism)」。許多企業組織與品牌持有人動作太慢,甚至太中產階級化了。所謂的Dionysian是關聯著狂喜、熱情與創意。就讓這種精神在你組織裡呼吸著,同時觀察事情將會如何改變。
http://goo.gl/n0G8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