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糠:榖粒去掉的外殼就是粗糠,可當燃料、做土磚、推肥。
- 糙米:帶糠的米,糙米包括皮部、胚乳、和胚三部份。
- 胚芽米:在輾製的時候,保存米粒的胚,就是胚芽米。
- 白米:經過加工處理後只剩下胚乳就是白米。
- 米糠:糙米加工後脫落的胚和皮部。
- 蓬萊米
- 其米粒透明及較短圓。是台灣人飲食習慣中平常每日吃的白米飯所用之米,其米粒外型顆粒均勻,煮熟後粘性佳。
- 在來米
- 米粒透明、細長。米粒外型較不完整,煮熟後較無粘性,一般不直接煮來食用,常將其磨成粉狀,加工製成粿、糕類。
- 糯米
- 依其外型分為區分及用途,糯米煮熟後,粘性強,較Q,適合作粽子、米糕、年糕…等。
台灣水稻育種研究在日據時期奠定基礎,五十多年來,台灣水稻改良技術從簡單的選種、引種,進而利用雜交育種、誘變育種等先進技術,育成的品種多達數百種。隨著時光流轉,舊有品種因環境變遷而遭到汰換,目前台灣水田裡栽種的品種約有二十多種。大致而言,民國七十年代前技術改良的重點在於提高產量、增加稻種的抗熱病能力;七十年代後的目標則放在改進米的品質,讓米飯更為香Q好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