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不憂愁自己沒有官位,只憂愁居官辦事,能否建樹利益百姓;不憂愁別人不知道自己,只在乎追求可以為人所知的真才實學,是否具備了!」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患」,憂愁的意思。「位」,祿位,就是有了官位。從前書院的院長稱為「山長」,學子讀書大多在山上,例如白鹿洞書院。遠離世俗名利的誘惑,可以培養讀書人的浩然之氣。「立」,立足在官位上,能有所建樹。包括人格的建立、辦好福國利民的事業。
「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莫己知」就是「莫知己」,不知道自己的才學。「人不知而不慍」,別人不知道自己的才學,心中不發牢騷。反而更積極追求真才實學,避開虛名。《論語》以仁義道德為根本,學習孔子之道,切莫離開「仁義」,否則陷入沽名釣譽的迷失中而渾然不覺,豈不可惜!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連年戰亂,諸葛亮自山東琅琊郡,逃難到湖北襄陽的隆中定居。每日躬耕勤奮學習,親近荊襄地區有德學的名士。時常吟唱「梁父吟」,激盪心中高遠的志向,更自比為春秋、戰國時代的管仲及樂毅,一位是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的良相,一位是受命於燕昭王,合五國兵力,大破齊國七十餘城的良將。但當時的人並不了解諸葛亮,只有幾位知己好友,徐庶及崔州平佩服他的才幹。劉備征戰多年,連個根據地都沒有,苦無能人輔佐。拜訪了襄陽的水鏡先生,水鏡先生告訴劉備說:「能識時務者為俊傑,這裡有臥龍及鳳雛,能得到其中一位襄助,則大事可成。」劉備後來遍詢身邊的人,就是不知臥龍及鳳雛為何許人也。徐庶當時正在劉備身邊協助,急著尋母離去,見到劉備求才若渴,便指出隆中的諸葛亮就是臥龍先生,並且囑咐要親自訪賢。劉備誠心誠意三顧茅廬,最後才見到諸葛亮,向他請教如何行大義於天下,安定紛亂的戰局。諸葛亮隨即提出有名的「隆中對」,為劉備籌策大計,建立後來的蜀漢,奠定三分天下的大局面。諸葛先生此番偉大的才略,若非平素厚培,豈能驟至!
真人才,就要在平居時,恢弘自己的志向,不離仁義道德,自我勉勵、積極學習利益眾人的學問,以待有用之時。一旦時機來到,擔任職位,更能勤政不倦,建立安己安人的事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