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間帶
大潮期的最高潮,和大潮期的最低潮間的海岸,也就是說從海水漲至最高時所淹沒的地方開始,直到潮水退到最低時露出水面的範圍,就是潮間帶。潮間帶以上,海浪飛沫可以達到的海岸,稱為潮上帶。潮間帶以下,向海延伸至約三十公尺深的地帶,稱為亞潮帶。
何謂潮汐?
海水會有週期性的漲落現象。海水的垂直性運動稱為「潮」;水平運動稱為「潮流」。「潮漲」與「潮落」就是「潮」配合「潮流」而有的一種週期性現象。「潮」與「潮流」兩者相合,就是所謂的「潮汐」。
潮汐的產生
潮汐的產生,是因為太陽、月球對地球上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尤其月球因為距地球較近,是潮汐產生的主要因素,所以也有太陰潮之稱。太陽引起的潮汐雖然較小,但也會增大或減少太陰潮。尤其當地球、太陽和月球成一直線,或成一直角時,影響最大。
大潮與小潮
月亮在新月和望月時,也就是農曆的初一、十五,地球、太陽和月球成一直線,太陽的引力加上月球的引力,即會造成「大潮」。「大潮」大概會持續兩、三天,潮水的漲落差最大;而當月亮在上弦和下弦時,也就是地球、太陽和月球成一直角時,因為三者的引力處於相對狀態,潮水的漲落差最小,稱為「小潮」。
潮日
地球自轉一圈是廿四小時,月球的公轉週期是廿九天半。地球上的同一點轉了一圈,回到月球的相對應位置,費時約廿四小時五十分,就是所謂的「潮日」。因為二者轉動產生的互相對應距離,每個潮日大都會有兩個最近和兩個最遠的距離。由此而造成海水每天會有二個週期的漲潮和退潮。最高潮和最低潮的時間,每天約晚五十分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