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掌握稻田灌排水技術,促進稻株生育健壯

時序進入9月,又到了二期作水稻生長的季節。水稻近日來已陸續進入有效分蘗終期。

水稻的一生中,不需要全生育期均泡在水中,有時需水較多,如幼穗形成期不可以斷水;有時需水較少,如有效分蘗終期斷水可抑制後期之無效分蘗。需水較多的時期有成活期、幼穗形成期及抽穗期至糊熟期等,其餘時期對水分需求量較少,應採間斷灌水方式,切忌田間經常積水。

一般來說,水稻進入有效分蘗終期應排水曬田以抑制無效分蘗,並促進稻根向下生長,以利稻株後期養分吸收及抗倒伏。但是,若發現葉片捲曲,即表示稻株體內缺水,應立即灌溉。接下來的幼穗形成期是水稻一穗粒數及雄蕊與雌蕊分化形成最重要的時期,對養分與水分之需求量較高,故應採行5~10公分之深水灌溉。若施穗肥時,應在幼穗形成始期施用,並先將田間排水至1.5公分水深才施肥,其後在第二天行深水灌溉至幼穗形成終期為止,為期約10天。再接下來的孕穗期(抽穗前7至10天)時為使土壤通氣良好,促進根系強健,採用每3~5日輪灌一次。另外,水稻在抽穗開花期至糊熟期需維持5~10公分的水深,以利稻株將葉部光合作用所貯積的碳水化合物轉移至穀粒,使稻穀充實飽滿。最後,在黃熟期至完熟期間應採用3~5天約3公分水深輪灌2~3次,至收穫前5至7天排水,使土壤表面變硬以利進行後續收穫作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